央廣網北3月11日消息(記者沈靜文 朱敏 柴華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晚高峰》報道,孩子的每一步都是父母生活的主旋律,對中國式的父母來說,尤其如此:從孩子出生前買房買車做好硬件準備,到蓋齊紅色大章讓孩子的戶口能上得一帆風順,再到從幼兒園入學一直到高考甚至大學期間的一路扶助。尤其是“上學”這兩個字,在學齡孩子父母的耳中,永遠是敏感詞。
  吃不上飯時盼著吃上飯,吃上飯後盼著吃好飯,這樣的邏輯同樣適用於上學問題。讓無數家長夜不能寐的入學煩惱,正在參加全國“兩會”的代表、委員是否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?
  孩子又長了一歲,上學的問題,能容易一點兒嗎?這是無數中國父母心頭的疑問:
  記者:你為小孩兒上學犯愁過麽?
  餘瑞玉:當然。
  記者:當時犯愁的原因是?
  餘瑞玉:擇校,小學、初中、高中全部都要擇校。我也是追求最好的,所以把自己搞的很痛苦,如果不追求最好的話,我覺得也不至於這麼頭痛,因為我家門口的學校也是二流的,也不算差。走過來了以後想想,我當初不應該這麼做。但是中國人的心裡,我就是這麼一個孩子,千方百計上最好的學校,所以造成了自己的痛苦,其實不一定要這麼痛苦。
  這是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餘瑞玉對“入學難”問題給出的答案。對大多數人來說,儘管明白追求最好很痛苦,但真的到了孩子上學的時候,卻是一個月也耽誤不了。全國人大代表王鎮環最近正為即將上初中的孩子發愁。
  王鎮環:作為家長,初中升高中特別難,就是現在國家這個“雙五十”,職業教育和高中這個雙五十的比例,實際上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上高中,他有一個更進一步的教育再走向社會,能有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和領域。但是,現在假如孩子成績稍微中等一點,可以說是很危險了,只能選擇上職業學校。我們不是說職業學校不好,但是可以說是把孩子發展的這個路就定位死了。
  對於蘭州理工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副院長馬建蘋來說,儘管已經“就近入學”,由於孩子比較調皮,學校為了確保升學率三番五次要求孩子轉學。
  馬建蘋:當然發愁啦,我就實在沒辦法去做下一步安排的情況下,我跟老師談了一次。我說現在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哪個學校都會搶著要,但是作為問題學生你要往出轉的話,要有一個接收的學校。我沒有能力去找學校,你找學校的時候你也不可能找一個很差的學校,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好的環境。誰都不希望讓自己在這種資源上、起點上一開始就比別人差很多。你說現在很多家長累不累?都很累,但還在做。
  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夠均衡,幼升小、小升初、中高考,每一輪都是親子互動的闖關游戲。在許多代表、委員中間,升學的難度已經無可爭議。
  全國人大代表李大進:我兒子研究生都畢業了,都已經工作了。現實我沒有,但是我身邊的人,尤其北京人有下一代的都在為(孩子上學)的問題擔憂。
  不同意見在於,真的有必要為了升學如此煞費苦心嗎?全國人大代表、重慶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不以為然。
  劉希婭:國家保證的就是給你有學上,而且是就近入學。至於你要去選學校、你要去選老師、你要去選哪個班啊什麼的,我覺得這是家長有時候也不太瞭解(情況)。任何時候、任何國家他都有自己要選擇學校的這種需求,就是學校辦成一樣了他還得選呢,那老師有比較開朗的,有比較文靜的,他還是要有選擇,所以選擇是永遠會存在的。
  而在全國人大代表李祥斌眼中,答案顯然是肯定的。
  李祥斌:很苦惱過,我家小孩上學,當時在郊區在農村,但是,優質的教育資源全部在城市,教師一開始條件各方面跟不上也不願到農村去,條件也跟不上,小孩這塊我們就疏忽了,還有沒有這個經濟能力給小孩上好的學校。
  當然也不乏心態輕鬆者。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孫文仲。
  記者:您為您孩子上學的問題苦惱過嗎?
  孫文仲:應該說沒啥苦惱。作為家長肯定是望子成龍,但是我個人感覺,你作為家長的來講,孩子不能逼子成龍,應該還是給孩子一點自由,看他喜歡什麼,看他愛做什麼。只要你不把孩子當成你個人滿足心理需要的這麼一個工具,這就沒有煩惱。按部就班的學,他也可以當工人、也可以當老師、也可以當科學家,那個自己發展去吧。
  當然,不管是樂觀還是悲觀,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已勢不可擋。根據教育部上月《關於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》,包括北京在內的19個重點大城市被要求在2014年制訂完善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方案。
  到2015年,重點大城市所有縣(市、區)實行劃片就近入學政策,100%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;90%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;每所劃片入學的初中90%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學方式確定。政策已然制定,一片叫好之外,更有無限期待:願政策實實在在落地,願父母們不再糾結。  (原標題:兩會微調查:代表委員們如何看待孩子“入學難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c50octdg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